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技术转移领域研究生遴选启事
发布时间: 2020-06-23 访问次数: 747
“技术转移”作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区域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是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由于技术转移涉及理工类、金融、商务、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懂技术、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技术转移相关工作。因此,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在2018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创、江苏唯一的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专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现面向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5600材料与化工专业2020级考生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学校将配备全国知名师资、选用先进的培养模式,给予研究生更好的学习就业机会。技术转移领域研究生录取入学后完成规定的培养要求,可获得本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证书”。现将遴选条件和要求公布如下:
一、遴选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品质优良;
4、能吃苦、沟通协调能力强、有亲和力;
5、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承诺认真完成技术转移辅修模块课程学习并成绩优良。
二、培养特色
1、跨学科培养。技术转移研究院为学生搭建跨学科学习平台,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增设技术转移、金融、法律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知识挖掘能力、学科热点捕捉能力、科技创新集成能力。
2、优秀师资配备。学校将邀请全球技术转移领域知名大咖为学生授课,从一开始就接收到国内外技术转移领域内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
3、高端实习就业。学校与中国石化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电科集团、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组织、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高新区和开发区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培养技术转移研究生,纳入技术转移领域学习的研究生,学校将优先推荐进入这些单位实习就业。
4、国际技术转移实践。学校将根据当年的情况,选派技术转移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赴国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完成国际技术转移实习实践,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跨国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5、配套奖学基金支持。学校专门设立了“常州大学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专项基金”,资助标准为研究生10000元/人。详见《常州大学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常大〔2020〕22号)。
三、导师队伍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名单如下(按导师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弓晓晶、龚方红、姜彦、潘太军、任玉荣、苏旭平、陶国良、汪称意、王建华、魏伟、薛小强、张洪文、朱卫国
四、遴选方式
由于名额有限,技术转移研究院将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择优录取,请接到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5600材料与化工专业录取通知且有志于成为技术转移研究生的考生填写申请表(见附件),并于2020年6月30日前发至指定邮箱(lij@cczu.edu.cn),文件按“姓名+专业+学院”命名,咨询电话0519-88519531(李老师、陈老师)、0519-88519530(马老师)。